ICS 11. 220 B 4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7635—2011 斑点又尾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检测操作方法 Protocol of identification of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from 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sque 2011-12-30发布 201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7635—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防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峰、蒋原、袁芳、王云飞、张睿、易海华、徐帮兴、邵卫星、马卉、栾军、陈国强 乔华林、谢怀根。 I GB/T 27635—2011 斑点叉尾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检测操作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斑点叉尾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斑点叉尾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89.28一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NA:nutrient agar,普通营养琼脂。 TSA:tryptosesoyaagar,大豆胰蛋白陈琼脂。 VIA:amphotericinB;imipenem;vancomycinhydrochloride,含有万古霉素,亚胺培南、两性霉素B 的选择性平板。 4 设备和材料 4. 1 冰箱:0℃~4℃。 4. 2 恒温培养箱:28℃土1℃。 4.3 铂/铱接种环或玻璃棒。 4.4滤纸。 4. 5 发酵管。 4.6 天平:0g~100g,精确至0.5g。 4.7 均质器或灭菌乳钵。 4.8 灭菌广口瓶:500mL。 4.9 灭菌三角烧瓶:500mL,250mL。 4.10 灭菌培养皿:直径90cm。 4.11 显微镜:10×~100×。 5试剂和培养基 5.1试剂级别:除另有规定,本方法试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一2008规定的二级水,所用化学试剂 1 GB/T27635—2011 均为分析纯。 5.2普通营养肉汤、大豆胰蛋白陈琼脂(TSA)、普通营养琼脂(NA)、普通羊血营养琼脂和VIA的配制 见附录A(也可按GB/T4789.28—2003中4.7规定)。 5.3革兰氏染色液:按GB/T4789.28—2003中2.2规定。 5.4氧化酶试剂:按GB/T4789.28—2003中3.18规定。 5.5糖发酵管:麦芽糖按GB/T4789.28—2003中3.2规定。 5.6DNA酶甲基绿琼脂:按GB/T4789.28—2003中4.51规定 5.7 微量生化反应管:乳糖、水杨苷、乙酸盐、丙酸盐、戊酸盐、丙二酸盐、琥珀酸盐、延胡索酸盐、L-苹果 酸盐、乳酸盐、柠檬酸盐、2-酮戊二酸盐、丙酮酸盐生化反应,L-丙氨酸、D-丙氨酸、L-谷氨酸盐、L-组氨酸 和L-脯氨酸,按照GB/T4789.28—2003中规定。 5.8 API20E生化鉴定试剂盒。 6检验程序 斑点叉尾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检验程序见图1。 从病鱼肝、肾取样 于225mL普通营养肉汤中增菌,28℃=1℃, 需氧培养24h VIA 琼脂上划线,28℃±1℃,需氧培养 24 h 挑取平板背景未变黄色的可凝菌落 接种大豆胰蛋白陈琼脂或普通营养琼脂,或者普通羊血琼脂,28℃ 革兰氏染色 氧化酶 麦芽糖氧化实验、DVA API 20F 其他生 形态观察 实验 酶反应实验 鉴定 化实验 结果不全部相符者 结果全部相符者 报告阳性 报告阴性 图1斑点叉尾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检验程序 2 GB/T27635—2011 7操作步骤 7.1样品处理液的制备 以无菌操作取出有病症鱼体,直接从鱼体肝、肾等组织中采样。如果是体长小于4cm的幼鱼取整 条鱼,如果是体长4cm~6cm的鱼取内脏。将鱼体或内脏25g均质于225mL营养肉汤中,28℃土1℃, 需氧培养24h,无菌取培养液作为样品处理液。 7.2细菌的分离 将24h普通营养肉汤增菌液划线接种于VIA,置于28℃需氧培养24h,显微镜观察,背景未变化 的单个优势菌落为可疑菌落。 7.3可疑菌落筛选 挑取背景未变化的单个优势可疑菌落于大豆胰蛋白陈琼脂或普通营养琼脂或者普通羊血平板,置 于28℃需氧培养24h。观察菌落的大小、形态。在普通营养琼脂上菌落呈灰白色,圆形,表面光滑,边 沿整齐的半透明菌落;在大豆胰蛋白陈琼脂(TSA)平板上形成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直径 0.18mm~1.12mm的透明的无色菌落;在普通羊血琼脂平板上出现明显的β溶血环,且溶血环呈草 绿色,有强烈的氨味。符合以上菌落特征的为可疑菌株。 7.4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鉴定 7.4.1革兰氏染色 对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G杆菌,无荚膜,无芽孢,极生端鞭毛,鞭毛数 不小于2。 7.4.2氧化酶实验 使用铂/铱接种环或玻璃棒,挑取单个可疑菌落,然后接种到用氧化酶试剂润湿的滤纸上,如果在 10s内出现紫红色、紫罗兰或深蓝色为阳性,不变色为阴性,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阴性。 7.4.3麦芽糖氧化实验 将可疑菌落无菌挑取到麦芽糖发酵管,28℃土1℃培养2h~3h,观察结果。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 氧化麦芽糖强阳性。 7.4.4DNA酶反应实验 在以甲基绿为指示剂的DNA酶培养基的试管或平皿上检测DNA酶活性,在该培养基上,围绕 DNA酶阳性的细菌菌落的周围有一个清亮的环。将可疑菌落接种到上述DNA酶反应培养基中,28℃ 需氧条件下培养72h,观察结果。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DNA酶反应阳性。 7.4.5其他生化反应 7.4.5.1API20E鉴定 对上述均符合的可疑菌株用API20E生化鉴定试剂条鉴定,具体操作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3
GB-T 27635-2011 斑点叉尾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检测操作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11 17:30:2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