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05 吉 DB22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3190—2020 小卵蜂生产技术规程 The mass production technical rules of Trichogramma with small eggs 2020 - 11 - 23 发布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0 - 12 - 30 实施 发 布 DB22/T 3190—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淑香,鲁新,李丽娟,毛刚,张国红,朱兴友,杜文梅。 I DB22/T 3190—2020 小卵蜂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卵蜂的生产技术、包装和运输。 本文件适用于以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为中间寄主的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工厂化生产和产品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 1166-2006 生物防治用赤眼蜂 DB22/T 2865-2018 赤眼蜂防治二代玉米螟技术规范 3 术语及定义 NY/T 1166-2006 和 DB22/T 2865-201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卵 small eggs 只能满足 1 头 ~ 2 头赤眼蜂完成正常发育的寄主卵。 3.2 小卵蜂 Trichogramma production with small eggs 只能用小卵繁育的赤眼蜂。 3.3 蜂种 Trichogramma species 从自然界采集的赤眼蜂种。 3.4 种蜂 founder population 纯化后用于工厂化繁育的赤眼蜂种群。 3.5 卵卡 egg card 将精选的米蛾卵用无毒胶粘在规定面积的纸上制成的卡片。 3.6 接蜂 inoculation 指将蜂种接引到中间寄主卵上的生产环节。 [ NY/T 1166-2006,定义 2.4 ] 3.7 1 DB22/T 3190—2020 蜂卡 parasitized egg card 将经赤眼蜂产卵寄生发育到某一阶段的中间寄主卵,用无毒胶粘在规定面积的软纸或硬纸上制成的 卡片。 [ NY/T 1166-2006,定义 2.27 ] 3.8 预蛹期 prepupa stage 体略分节,前宽后小,透明,背部出现梅花斑。 [ NY/T 1166-2006,定义 2.10 ] 3.9 寄生率 percentage of parasitism 指被寄生的中间寄主卵占其总接蜂卵的比例。 [ NY/T 1166-2006,定义 2.15 ] 3.10 羽化出蜂率 percentage of wasp emergence 中间寄主卵内羽化出壳的成蜂占所寄生总蜂数的百分比。 3.11 放蜂器 release device of Trichogramma 用于装载赤眼蜂寄生卵,具有保护功能并适于人工或无人机投放的载体。 [ DB 22/T 2865-2018,定义 3.5 ] 4 小卵蜂生产程序的构成 小卵蜂生产程序包括生产技术、包装和运输 2 个部分。生产技术包括 5 个阶段,包装和运输包括 2 个阶段。程序流程如图 1 所示。 1.1 蜂种准备(见 5.1) 1.2 米蛾卵准备(见 5.2) 1.3 种蜂扩繁(见 5.3) 1 生产技术(见 5) 1.4 商品蜂生产(见 5.4) 1.5 商品蜂贮存(见 5.5) 2.1 包装(见 6.1) 2 包装和运输(见 6) 2.2 运输(见 6.2) 图1 2 小卵蜂生产程序流程图 DB22/T 3190—2020 5 生产技术 5.1 种蜂 5.1.1 蜂种采集 应采自目标害虫卵,采集地气候与防治地区相似,采集后及时带回实验室。 5.1.2 蜂种鉴定 根据赤眼蜂外部形态以及雄性外生殖器特征进行赤眼蜂种类鉴定,具体方法参见附录 A。 5.1.3 纯化 5.1.3.1 将雌蜂单头引入试管(约 1 厘米 × 7 厘米)中,再投入约 100 粒米蛾卵,棉球或纱布封 口后置于发育室。 5.1.3.2 发育条件为 25 ℃ ~ 28 ℃、相对湿度 70% ~ 80%。 5.1.3.3 羽化出蜂后逐管鉴定,将目标赤眼蜂单管合并,以米蛾卵连续繁殖 1 代 ~ 2 代。 5.2 米蛾卵 5.2.1 质量要求 卵粒新鲜、干净、无杂质。 5.2.2 贮存 选择通气性较好的容器,贮存前先将米蛾卵和贮存容器预冷 5 分钟 ~ 10 分钟,再放入冷藏室, 冷藏室保持 4 ℃ ~ 7 ℃、相对湿度 50% ~ 60%,贮存时间不超过 15 天。 5.3 种蜂扩繁 5.3.1 繁蜂室消毒 生产前一周对繁蜂室及所有繁蜂工具进行集中消毒,以后每批结束再消毒 1 次。 5.3.2 米蛾卵杀胚 将准备好的米蛾卵用 30 W 的紫外灯进行单层杀胚,米蛾卵距离紫外灯 20 厘米,照射时间为 20 分钟 ~ 30 分钟。可散卵杀胚,也可制成卵卡后再杀胚。 5.3.3 卵卡制备 将米蛾卵制成卵卡。 5.3.4 接蜂 5.3.4.1 种蜂羽化率 ≥ 20% 时开始接蜂。 5.3.4.2 按照稻螟赤眼蜂 1 : 20 ~ 1:25、玉米螟赤眼蜂 1 : 30 ~ 1:40 的蜂卵比例,将米蛾卵卡 放入装有蜂种卡的繁蜂器具内。 5.3.4.3 接蜂 24 小时后,及时处理掉卵表的成蜂和死蜂,随即送入发育室进行发育。 5.3.4.4 发育室内保持 25 ℃ ~ 28 ℃、相对湿度 70% ~ 80%。 3 DB22/T 3190—2020 5.3.5 种蜂贮存 将发育到预蛹的赤眼蜂,放入 3 ℃ ~ 5 ℃、相对湿度 50% ~ 60% 的冷藏室贮存备用,贮存时 间不应超过 7 天。 5.4 商品蜂 5.4.1 繁蜂室消毒 按 5.3.1 执行。 5.4.2 米蛾卵杀胚 按 5.3.2 执行。 5.4.3 卵卡制备 按 5.3.3 执行。 5.4.4 接蜂 5.4.4.1 当种蜂羽化率 ≥ 20% 时,按以下比例进行接蜂:稻螟赤眼蜂 1 : 10 ~ 1 : 15,玉米螟赤 眼蜂 1 : 20 ~ 1: 25。 5.4.4.2 接蜂时间: 48 小时。 5.4.5 质量检测 方法按附录 B 执行。 5.5 贮存 贮存虫态为赤眼蜂预蛹期。贮存温度 3 ℃ ~ 5 ℃,相对湿度 50% ~ 60%。稻螟赤眼蜂贮存时 间不能超过 15 天,玉米螟赤眼蜂贮存时间不能超过 20 天,贮存过程中保证温、湿度稳定,不与有毒、 害物品接触。 6 包装和运输 6.1 包装 分批从冷库提取贮存蜂,18 ℃ 下预温 2 小时后移入发育室, 温度 25 ℃ ~ 28 ℃、相对湿度 70% ~ 80%,继续发育 2 天 ~ 3 天后,根据生产需要量装入放蜂器,对制好的放蜂器进行包装,包 装上应注明赤眼蜂种类、防治对象、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6.2 运输 要求运输工具清洁、无异味、通风、防热,运输过程中严禁烈日暴晒、雨淋和与有毒物品混运。 4 DB22/T 3190—2020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两种赤眼蜂的分类特征及鉴定方法 A.1 两种赤眼蜂的分类特征 A.1.1 稻螟赤眼蜂 雄:体长 0.5 ~ 0.8 毫米。体黑褐至暗褐色;触角柄节淡黄,其余黄褐,触角毛最长的相当于鞭 节最宽处的 2.5 倍。前翅臀角上的缘毛长为翅宽的五分之一 。 雄性外生殖器:腹中突不明显, 阳基背突末端钝圆,基部较窄无侧叶,末端伸达 D 的三分之一, 钩爪伸达 D 的三分之一。其中 D 为赤眼蜂腹中突基部至阳基侧瓣末端的距离。 雌:体色与雄虫相似。产卵器略超出腹端。 图A.1 稻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 japonicum (♂) 注:a.触角;b.前翅;c.外生殖器(引自林乃铨) A.1.1.1 玉米螟赤眼蜂 雄:体长 0.6 毫米左右。体黄,前胸背板及腹部黑褐色,个别虫体腹部呈三角形。触角鞭节细长; 触角毛细长,最长的相当于鞭节最宽处的 3 倍。 雄性外生殖器:阳基背突成三角形,基部收窄,两边向内弯曲,末端伸达的 D 的二分之一,左右 腹中突狭长而末端尖,其长度约等于 D 的九分之四;钩爪伸达 D 的二分之一左右。 雌:体黄色,前胸背板、腹基部及末端黑褐色。产卵器稍短于后足胫节。 5 DB22/T 3190—2020 图A.2 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 ostriniae (♂) 注:a.触角;b.前翅;c.外生殖器(引自林乃铨) A.2 A.2.1 A.2.2 A.2.3 A.2.4 6 外生殖器解剖方法 选取赤眼蜂雄性个体在 3% 的氢氧化钾溶液中蒸煮 3 分钟 ~ 5 分钟后转移到载玻片。 在解剖镜下,于蒸馏水中,用昆虫针挑取雄蜂的外生殖器。 另取一干净载玻片滴一滴蒸馏水,将外生殖器挑入蒸馏水中,盖好盖玻片。 在显微镜下观测外生殖器各部位形态。 DB22/T 3190—2020 B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小卵蜂产品质量检测方法及质量标准 B.1 检测方法 B.1.1 取样 各批次生产的赤眼蜂均应抽取样品,即从每批生产的赤眼蜂中随机抽取蜂卡,标记好批次,接蜂日 期和抽样日期。棋盘式取样,每张被抽到的蜂卡取 9 个样点,每点取面积为 1 平方厘米的被寄生卵片。 将同一抽样日期和批次的样品放在一起,混合均匀。 B.1.2 寄生率检测 从样本中随机抽取 10 个卵片,逐个检查,记录每个卵片上寄生卵(变黑)和未被寄生卵(未变黑) 的数量,重复 4 次,按公式( 1 )计算寄生率。 Pp  Np  100% ..................................... (1) N 式中: Pp ——寄生率 Np ——寄生卵数 N ——供检测卵数 B.1.3 羽化出蜂率检测 从样本中将小卵片单个装入试管(约 1 厘米 × 7 厘米)中,塞好棉球,置于 25 ± 1 ℃、相对湿 度 70% ~ 80% 条件下继续培养,待羽化出的赤眼蜂全部死亡后,将所有羽化出的赤眼蜂倒在白纸片上,

pdf文档 DB22-T 3190-2020 小卵蜂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2-T 3190-2020 小卵蜂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1 页 DB22-T 3190-2020 小卵蜂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2 页 DB22-T 3190-2020 小卵蜂生产技术规程 吉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2:04:5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