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05 DB4211 黄 冈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211/T 6—2020 水稻-羊肚菌轮作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rop rotation of rice and morchella 2020 - 11 - 30 发布 2020 - 12 - 30 实施 黄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211/T 6—2020 目 次 前 言 ........................................................................... III 引 言 ............................................................................. 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与要求 ..................................................................... 2 4.1 4.2 4.3 4.4 产地环境 灌溉用水 土壤条件 品种选择 ....................................................................... ....................................................................... ....................................................................... ....................................................................... 2 2 2 2 5 生产管理 ........................................................................... 2 5.1 水稻 ........................................................................... 2 5.2 轮作准备 ....................................................................... 2 5.3 羊肚菌 ......................................................................... 3 6 菇床处理 ........................................................................... 4 7 常见病虫草害防治 ................................................................... 4 7.1 水稻种植 ....................................................................... 4 7.2 羊肚菌栽培 ..................................................................... 4 附录 A (规范性)羊肚菌栽培期常见病、虫、草害及防治措施 ............................... 5 I DB4211/T 6—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黄冈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湖北大学、黄冈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俊、吴凡、陈杰、盛锋、涂军明、周坚、金红梅、卢华平、熊双莲、陈展鹏 、 蔡正军、闻武、鲍五洲、陈喜、张中南、黄倚豪。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I DB4211/T 6—2020 引 言 水稻-羊肚菌轮作是以传统一季水稻种植为基础,充分利用冬闲田种植羊肚菌的高经济效益的模式。 羊肚菌作为世界三大珍稀食用菌之一,具有高食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水旱轮作能够有效降低田间病虫 害的发生率,从而保障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羊肚菌种植后土壤中残余的大量菌丝和菌脚以及外援营养 袋可作为天然有机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多种营养成分,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提升稻米品质。该模式将 有效降低种植成本,进一步提高稻田综合效益,解决农村冬季农田闲置和农民就业问题,促进地方经济 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为科学规范水稻与羊肚菌轮作,有效指导农业生产应用,特制定本文件。 V DB4211/T 6—2020 水稻-羊肚菌轮作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一季水稻与羊肚菌轮作的产地环境与要求、生产管理、菇床处理、常见病虫草害防治 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黄冈市水稻-羊肚菌轮作技术操作,其他条件相似的地区亦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4455 农业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T 19812.1 塑料节水灌溉器材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 2156 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51/T 2464 羊肚菌等级规格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外援营养袋 external nutrient bag 内部装有按一定比例且混合均匀,适合羊肚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 3.2 畦床 ridge-up bed 本规程中,畦床是用各种培养料铺成宽80 cm~100 cm栽培区域。 3.3 1 DB4211/T 6—2020 轮作 crop rotation 本标准中的轮作特指在同一田块先种植水稻,收获后再栽培羊肚菌。 4 产地环境与要求 4.1 产地环境 环境应符合NY/T 5010规定。 4.2 灌溉用水 水稻种植和羊肚菌栽培灌溉用水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4.3 土壤条件 土壤质量应符合NY/T 5010标准的规定。 4.4 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选择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稻品种;羊肚菌菌种质量标准符 合NY/T 1742 ,且适应本地生长、抗逆性强、抗病虫害、高产优质、商品性好的种质。 5 生产管理 5.1 水稻 5.1.1 水稻种植 羊肚菌场地处理完毕后种植水稻。 5.1.2 施肥 原则上整个生育期不施肥,可根据苗情和叶色追施少量符合NY/T 496 规定的肥料。 5.1.3 收获 参照本地常规水稻进行。 5.2 轮作准备 5.2.1 田间处理 将田间稻草、杂草、塑料等杂物清理干净,残余稻桩深耕还田,耕作深度25 cm~30 cm。 5.2.2 土壤消杀 2 2 深耕前施撒生石灰50 kg/667 m ~75 kg/667 m ,暴晒7 d~10 d;覆盖塑料薄膜闷杀10 d~15 d。 5.2.3 畦床处理 田块四周挖排水沟,沟宽30 cm~40 cm,深30 cm~50 cm左右。沿着南北方向开挖畦床和畦沟,畦 床宽度80 cm~100 cm,畦沟宽度40 cm~50 cm,深20 cm~25 cm。将畦面耙疏松、细软,土块直径在1 cm~2 cm。保证畦面土壤含水量达到18%~22%,土壤pH值为6.5~7.5。 2 DB4211/T 6—2020 5.3 羊肚菌 5.3.1 播种时间 在黄冈市辖区域内一般每年11月中、下旬开始进行羊肚菌栽培。 5.3.2 播种方式 2 2 环境温度低于20 ℃即可开始播种,菌种用量150 kg/667 m ~200 kg/667 m 。将菌块掰碎,混合20% 无菌水或凉白开和0.3%磷酸二氢钾制成大田菌种,采取条播的方式,沿着畦床方向在畦床上搂2 条~3 条3 cm~5 cm深播种沟,将大田菌种均匀撒在播种沟里,细土覆盖、耙平。 5.3.3 播种后管理 5.3.4.1 覆地膜 播种后,沿畦床方向覆盖黑色地膜,土块压两边,间隔1 m左右留透气孔。地膜使用应符合GB 13735 规定。 5.3.4.2 建拱棚 搭建拱棚,竹弓宽70 cm~90 cm,高70 cm~80 cm,80 cm~100 cm一档,拱棚上铺遮阳网,遮光 率80%~90%。 5.3.4.3 置外援营养袋 播种后7 d~10 d,待白色菌丝长满畦面,即可开始均匀放置外援营养袋。按0.5 kg/袋放置1800 袋 2 2 /667 m ~2400 袋/667 m 。放置方法是利用经过消菌的5×5 钉排或者工具刀划开8 cm~10 cm左右口子, 将打孔或划口的一面平放在畦床表面,稍用力压实,均匀摆放。重新盖上黑色地膜,沿畦床方向间隔20 cm打1 排~2 排孔,孔径1 cm。 5.3.4.4 发菌 外援营养袋放置后,在菇场四周排水沟撒少量生石灰。20 d~25 d左右,掀开黑色地膜,菇床中间 铺一条1 寸普通壁厚0.15 mm~0.25 mm带有0.5 mm~1 mm孔径的软管滴灌带,滴灌带应符合GB/T 19812.1 规定。出现少量羊肚菌原基时移开外援营养袋。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控制在18 ℃~22 ℃。低于10 ℃, 可在遮阳网上铺一层透明农用塑料薄
DB4211-T 6-2020 水稻-羊肚菌轮作技术规程 黄冈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2:07:3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