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50 B 52 备案号: 荆 DB4208 门 市 地 方 标 准 DB4208/T 66—2019 荆门漳河清水小龙虾“虾稻共作” 生产技术规程 2019-07-23 发布 荆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08-01 实施 发布 DB4208/T 66—2019 目 前 次 言.......................................................................................................................................................................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稻田选择................................................................................ 2 5 田间工程................................................................................ 2 6 水草的栽种及管理 ........................................................................ 3 7 苗种投放及苗种培育 ...................................................................... 3 8 饵料投喂................................................................................ 4 9 水位水质调控............................................................................ 5 10 小龙虾病害防控 .......................................................................... 5 11 水稻种植................................................................................ 6 12 小龙虾捕捞.............................................................................. 7 13 质量标准................................................................................ 7 14 标志、包装及运输 ........................................................................ 8 I DB4208/T 66—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荆门市水产发展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荆门市农业农村局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荆门市水产发展中心、荆门(中国农谷)农业科学研究院、荆门市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荆门市信息与标准化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勇、朱代宏、姚志刚、杨兴柏、蒋金山。 本标准2019年首次发布。 本 标 准 实 施 应 用 中 的 疑 问 , 可 咨 询 荆 门 市 农 业 农 村 局 , 联 系 电 话 : 0724-2332178 , 邮 箱 : jmscjcyk@163.com ;对本标准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荆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系电话: 0724-6081156,邮箱:jmbz002@163.com。 II DB4208/T 66—2019 荆门漳河清水小龙虾“虾稻共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荆门漳河清水小龙虾的定义、养虾稻田环境条件、田间工程、水草栽种、苗种投放、 饵料投喂、水质调节、病害防控、水稻种植、龙虾捕捞、质量标准、标志和包装及运输要求等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荆门漳河流域所有养虾基地,全市其他地区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54-2018 大米 GB/T 13078-2017 饲料卫生标准 LB/T 002-2018 长江中下游地区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 NY/T 393-201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2013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SC/T 1135.1-2017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第Ⅰ部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 5361-2016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DB42/T 1166-2016 克氏原螯虾稻田生态繁育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荆门漳河清水小龙虾 用荆门漳河水库流域水源及全市境内优质水源采用本标准养殖出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以 下简称小龙虾),俗称“三白虾”,即鳃白、腹白、肉白。 3.2 虾稻共作 充分利用水稻田“一水两用”特点,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共同生长、互利共生的 一种生态种养模式。 3.3 种虾 雌雄个体 30g 以上,颜色暗红或深红、附肢齐全、体表光滑、无伤无病、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 性腺发育良好且用于繁育的小龙虾。 1 DB4208/T 66—2019 3.4 虾苗 体长 3~4cm 的幼虾,颜色为青褐色、附肢齐全、体表光滑、无伤无病、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 3.5 沟占比 虾稻田中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比例。 4 稻田选择 4.1 水源要求 采用漳河水库及流域优质水源,水质清新、水质良好,水质符合 NY 5051 要求。 4.2 环境要求 养虾稻田生态环境良好,不易受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远离污染源,产地环境符合NY/T 5361 -2016要求。 4.3 稻田大小 大小不限,平原地区20~40亩(1亩=667㎡,下同)为宜,丘陵地区5~20亩为宜。 5 田间工程 5.1 挖沟 根据稻田大小、形状、地形走势适当整合,开挖环形沟、U 形沟、L 形沟或Ⅰ形沟,沟平面占比不 超过 10%。沟面宽 2~4m,沟深 1.0~1.5m,坡比 1:1.5。在靠近主干道的环沟一边预埋涵管留作机耕道, 机耕道宽 3m 左右,方便农业机械进出和操作。 5.2 筑埂 利用虾沟挖出的泥土加高、加宽、加固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夯实。田外埂面宽 2~ 3m,外埂高 0.8~1m;内埂宽 30cm,内埂高 20cm。 5.3 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分离,进水设在较高、便于引水的一端。排水设在虾沟低处,采用 PVC 或 PE 管抽插排放, 管道底端高于沟底部 20cm 左右。 5.4 防逃设施 田面防逃:设置在田埂外侧 50cm 处,可采用能回收的石棉瓦、铁片或聚乙烯网片等材料,地面高 40cm,埋入地下 10cm。每隔 1m 左右用竹棍、木棍或铁管固定,保持防逃设施直立成线,在田角处采用 弧形。 进排水口防逃:进水口用 60 网目、出水口用 20 网目的网袋固定好,防止小龙虾随进出水口逃逸。 5.5 杀虫灯安装 2 DB4208/T 66—2019 在围沟上按照每5~10亩一盏、距离水面0.8m高度的标准均匀设置频振式杀虫灯。 6 水草的栽种及管理 6.1 水草的选择及栽种 适宜用于养小龙虾的水草有伊乐藻、轮叶黑藻、菹草等。 6.1.1 伊乐藻的栽种 栽种时间:10月~次年4月均可,以1月下旬~2月下旬栽种为宜。 栽种密度:在稻田平面栽种伊乐藻行距12m,株距6m。在沟外侧栽种株距为6m。 6.1.2 轮叶黑藻的栽种 栽种时间:播种籽时间12月至次年2月。草体移栽4~6月。 栽种密度:播种籽亩用种量3-5kg。草体移栽行距10m,株距5m。 6.2 水草的搭配模式 伊乐藻和轮叶黑藻搭配:伊乐藻和轮叶黑藻隔行栽种,行距10m,株距6m。 6.3 水草的管理 在冬春季节,水草栽种后可亩施有机肥或生物肥5~10kg,促进水草健康生长。水草占比控制在水 面的20~40%,保持栽种的行距和株距,过多时应及时疏行、割除,过少时应适当移栽,防止死草、烂 草现象。 7 苗种投放及苗种培育 7.1 苗种投放模式 7.1.1 放苗模式 时间为 3~5 月,规格 160~240 尾/kg,放养密度为 30~40kg/亩,以繁育基地塘口苗为优,分批 投放。 7.1.2 放种模式 时间为 6~9 月,新虾稻田每亩投放种虾 15~20kg,雌雄比例 2~3:1。老虾稻田可适当补种,每亩 补投优质种虾 5~10kg,种虾来源于两个及以上基地。 7.2 投放前准备 7.2.1 清除敌害 新虾稻田采用湿法清塘,保持水高于稻田平面 10~20cm,每亩用生石灰 75kg 或茶粕 15kg,清除 野杂鱼等敌害生物。 7.2.2 栽好水草 放苗前确保水草栽好,给小龙虾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 DB4208/T 66—2019 7.2.3 调好水质 调节水质,保持适宜的水化指标(pH6.5~8.5、溶氧>5mg/L、氨氮<0.1mg/L、亚硝酸盐<0.1mg/L) 和适宜肥度,培育足够的饵料生物。 7.3 苗种运输 采用干法湿润运输,做好遮阴防风工作,保持车内气温基本稳定。虾苗运输时间

pdf文档 DB4208-T 66—2019 荆门漳河清水小龙虾“虾稻共作”生产技术规程 荆门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208-T 66—2019 荆门漳河清水小龙虾“虾稻共作”生产技术规程 荆门市 第 1 页 DB4208-T 66—2019 荆门漳河清水小龙虾“虾稻共作”生产技术规程 荆门市 第 2 页 DB4208-T 66—2019 荆门漳河清水小龙虾“虾稻共作”生产技术规程 荆门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2:10:5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