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20.20 ICS B 38 DB4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45/T 1853—2018 中药材田七马尾松林下种植技术规程 Cultural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anax notoginseng under masson pine forests 2018 - 10 - 20 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11 - 20 实施 发 布 — DB45/T 1853 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广西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韦荣昌、吴庆华、白隆华、潘丽梅、闫志刚、黄浩、冯世鑫、翟勇进、陈乾平。 I — DB45/T 1853 2018 中药材田七马尾松林下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药材田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 ex C. Chow et W. G. Huang] 马尾松林下种植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栽培物种、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质量要 求和档案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中药材田七主产区的马尾松林下种植的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9086—2008 地理标志产品 文山三七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DB45/T 532 无公害中药材 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春田七 chun tianqi 春田七是指当年摘除花蕾,9~12月采挖的田七。 3.2 冬田七 dong tianqi 冬田七是指当年未摘除花蕾,红籽采摘后20 d~30 d采挖的田七。 3.3 红籽 hongzi 成熟的田七种子。 4 栽培物种 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田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 ex C. Chow et W. G. Huang]。 1 — DB45/T 1853 2018 5 栽培环境 应符合DB45/T 532的规定。选择坡度为5°~15°、郁闭度为0.20~0.69、海拔400 m~800 m、年均 温14℃~18℃、年降水量900 mm~1 300 mm、土壤含水量25%~30%、pH值5.5~7.0、树龄≥10年的马 尾松林下新垦地。 6 栽培技术 6.1 肥料使用原则 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不得使用硝态氮肥和人粪尿。 6.2 种子准备 6.2.1 选种 在2~3 年生且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田七园中,挑选茎秆粗壮、叶片宽厚、成熟一致的丰产单株 作为种株。种子质量要求:纯度≥95%、发芽率≥80%、净度≥99%。 6.2.2 种子处理 搓去果皮、洗净、晾干表面水分。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新高脂膜800倍液浸泡10 min, 洗净,晾干。 6.3 松针准备 6.3.1 收集松针 整地前,收集未腐烂的松针。 6.3.2 松针处理 清除杂质,暴晒至干。在室温条件下,用45%晶体石硫合剂1 000倍液浸泡24 h,取出,晾干。 6.4 整地起畦 6.4.1 整地 耕松土壤,耕作深度为30 cm,施6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150 kg/hm ~225 kg/hm ,或石灰 750 kg/hm ~1 050 kg/hm 进行土壤处理。 2 2 2 2 6.4.2 基肥 育苗地每667 m 施田七种苗专用肥20 kg,腐熟有机肥2 000 kg;移栽地每667 m 施田七专用肥20 kg, 腐熟有机肥2 500 kg。 2 6.4.3 起畦 2 将土壤和肥料充分耙匀、耙平后,起畦,作成宽1.2 m~1.4 m,高15 cm~20 cm的畦,畦与畦之间留 35 cm宽的人行道。 2 — DB45/T 1853 2018 6.5 拉遮阳网 6.5.1 拉线 以松树为支柱,在离地面1.8 m的树干上,用10号或12号铁线拉直固定。 6.5.2 拉网 在棚面上覆盖1~2层田七专用塑料遮阳网,并根据不同株龄调整遮光率,一、二、三年生田七的透 光率分别为8%~12%、12%~15%、15%~20%,用10号或12号铁线按“人”字拉紧固定于左右两个 支柱间,使荫棚呈“M”型。 6.6 育苗移栽 6.6.1 播种 12月至翌年1月点播,株行距4 cm×5 cm或5 cm×5 cm,用种量270~300万粒/hm2。播后覆细土或腐 熟有机肥,以不见种子为宜;覆盖经石硫合剂消毒的松针叶,以畦土或基肥不外露为宜;浇一次透水。 6.6.2 追肥 分别在3月(齐苗期)、6月(展叶期)和10月(移栽前期)进行追肥。结合除草,每667 m 撒施田 七种苗专用肥20 kg。 2 6.6.3 移栽 6.6.3.1 移栽时间 育苗1年后移栽,12月至翌年1月进行。 6.6.3.2 种苗处理 种苗移栽前,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1.5%多抗霉素75倍液浸泡根部30 min,取出稍 晾干。 6.6.3.3 定植 按株行距10 cm×12.5 cm~10 cm×15 cm栽植。定植时,芽朝上,根部自然舒展,随坡度由低向高摆 苗。覆土,覆盖薄层松针叶,浇足定根水。 6.7 田间管理 6.7.1 补苗 幼苗期,若发现死亡缺株,应及时拔除并补以适龄小苗。 6.7.2 除草培土 应及时除去畦面杂草,并对外露的根部进行培土。 6.7.3 水分管理 干旱适时浇水,雨后及时排涝,保持土壤持水量20%~25%。 6.7.4 追肥 3 — DB45/T 1853 2018 4~6月和8~10月 6.7.5 摘蕾 留 各追肥1次,每次施腐熟有机肥37 500 kg/hm 。 2 株 不 种的植 ,应摘除花蕾。 7 病虫害防治 “预 辅” 综 原 ” 保方针 坚持 “以 业 学 剂 执行 学 方法 见附 A 按照 防为主, 合防治 的植 , 农 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 防治为 的无害化防治 则。化 药 防治应按GB/T 8321的规定 。病虫害防治 参 录 。 8 采收加工 8.1 采收时间 茎叶 留 时间分别是7月中下旬、10~11月和9~12月。春田七(不留种)块根在 块根在11~12月(红籽摘后20 d~30 d)采挖。 田七花、红籽、 的采摘 9~12月采挖,冬田七( 种) 8.2 采收方法 8.2.1 花 当花蕾 长至直径3 cm~5 cm时,于花蕾基部将其摘下。 8.2.2 红籽 批 也 待全熟后统一采摘。 分 采摘, 可 8.2.3 茎叶 离地面2 cm~4 cm处割断。 8.2.4 块根 用采收工 具顺序采挖。 8.3 加工 8.3.1 花 在30℃~60℃下干燥至含水量10%以下。 8.3.2 红籽 搓去果皮,晾干表面水分。 8.3.3 茎叶 在0.1%稀盐酸或2%生石灰中浸泡2 h~3 h,在30℃~60℃下干燥至含水量10%以下。 8.3.4 块根 4 — 清除病根、杂质;将芦头、主根、支根和毛根分别晾晒,或置40℃~50℃下干燥至含水量13%以下; 将主根抛光至棕黑光亮,并参照GB/T 19086—2008中附录E进行分级。 DB45/T 1853 2018 9 档案记录 对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中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记录,建立档案。 5 — DB45/T 1853 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田七病虫害防治方法 表A.1给出了田七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表A.1 田七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为害部位 防治方法 3~4月、8~10月发病前,用58%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 根腐病 全株 倍~500倍液灌根,结合喷施高新脂膜增强防治效果,或以10%叶枯净+70%敌磺钠 +细土(1 kg:1 kg:150 kg)作毒土处理。 黑斑病 全株 圆斑病 地上部分 炭疽病 地上部分 疫病 地上部分 蚜虫 叶片、嫩茎 红蜘蛛 地上部分 蚧壳虫 叶片、嫩茎 斜纹夜蛾 叶片、嫩茎 地老虎、蛞蝼、 蛴螬 6 根、嫩茎、幼芽 5~9月发病前,用4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 液,或4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和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后以600倍液喷洒。 4~5月、7~8月发病前,用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 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喷2~3次。 4~9月发病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可湿 性粉剂1 000倍液,结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 4~10月发病前,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 3~10月为害前,用粘虫黄板诱杀有翅蚜虫成虫,或3%莫比朗乳油1 500倍液,或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洒叶面。 3~10月为害前,喷0.2 °Bé~0.3 °Bé石硫合剂,每隔7 d喷1次,连续2~3次,在 6~7月发病盛期,喷施5%尼索朗乳油2 000~4 000倍液。 6~10月为害前,用粉蚧长索跳小蜂防治。幼龄期用25%噻嗪酮悬浮剂,或40%速 扑杀乳油1 0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 3~10月为害前,用10%Bt乳剂1 500倍液,或0.3%印楝素1 000倍液防治。 3~10月为害前,用糖::醋:酒:水:90%敌百虫晶体=1:2:0.5:10:0.5配置糖醋酒药 液诱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中药材田七马尾松林下种植技术规程 DB45/T 1853―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DB45-T 1853-2018 中药材田七马尾松林下种植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7:07:0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