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31 DB4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45/T 1870—2018 火龙果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locereus undulatus seedlings 2018 - 10 -20 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11 -20 实施 发 布 — DB45/T 1870 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明县驮排水坝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欧善生、覃连红、韦荣敏、庞菲、陈丹、梁盛、何元强、陈宇、苏桂花、简峰、 林莉、杨泽湘、梁耀平。 I — DB45/T 1870 2018 火龙果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龙果种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苗圃地准备、种苗繁育方法、苗期管理、 苗期病虫害防治、种苗出圃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火龙果种苗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实生苗 seedling 用种子在育苗基质中播种萌发生长得到的种苗。 3.2 扦插苗 cutting seedling 将扦插的枝条先剪下,脱离母株,再插入土壤或其他基质内使之生根,成为新株。 3.3 嫁接苗 grafted seedling 某一品种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株的枝或根上,接口愈合后长成的苗木。 3.4 组培苗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的组织或器官进行离体培养,经过不同的细胞分化途径重建形成不同的 器官,诱导培育出根、茎、叶俱全的完整小植株。 1 — DB45/T 1870 2018 3.5 组培出圃苗 nursery stock 将组培苗假植到大棚的苗床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育,得到可供大田定植的种苗。 3.6 组织培养 tissue culture 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等外植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 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3.7 近缘种 relative species 与火龙果亲缘关系相近的品种,仙人掌科量天尺属三棱剑三角柱剑花、或红皮白肉的火龙果品种。 4 品种选择 宜选择适应当地气候、优质、高产、抗病力强和商品性好的品种。 5 苗圃地准备 5.1 立地选择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的平地或缓坡地,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 3095要求。 5.2 苗床设置 用钢架、薄膜等材料搭建宽4.0 m~4.5 m、顶高2.5 m~3.0 m拱棚,棚内用水泥砖或其他材料围成宽 1.5 m~2.0 m(含沟宽),高0.2 m,长度随机的长方形垄畦,然后在垄内填入与垄四周围栏高度持平的 干净黄沙,苗床上安装好喷灌设施。 5.3 苗床消毒 选用72.2%霜霉威盐酸盐800倍液、50%氰氨化钙颗粒剂40 kg/667 m ~100 kg/667 m 、30%噁霉灵 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之一,喷洒苗床黄 沙土后覆盖聚乙烯薄膜。消毒药剂的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2 2 6 种苗繁育方法 6.1 实生苗繁育 6.1.1 植株选择 筛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留作采种用的母株。 6.1.2 种子采集和处理 10~11月,果实成熟时采收。采收后将果实放置于室内摆放贮藏3 d~4 d后,去除果皮,用细孔纱 布包住果肉,搓洗以除去果肉和杂质,所得种子,自然晾干后,贮藏备用。 2 — DB45/T 1870 2018 6.1.3 种子质量要求 种子纯度≥95%,净度≥80%,发芽率≥85%,水分含量45%~50%。 6.1.4 播种时间 宜在2~3月进行大棚内播种。 6.1.5 播种方法 以黄沙与种子按照1 000:1的比例均匀混合,撒播,每667 m 播种量约为2 kg~3 kg。播种后覆黄沙 0.3 cm~0.5 cm,然后用喷灌设备浇透水分。 2 6.1.6 播后管理 播种后,3 d 5 d发芽,15 d~20 d出苗,出苗后保持苗床土湿润。 ~ 6.1.7 假植 当幼苗长至5 cm时,浇透水分,把幼苗移植到容器或营养杯内,浇定根水。 6.2 扦插苗繁育 6.2.1 采集 宜选择树龄1 a~2 a,生长健壮、无病虫、茎上半部芽眼完好,直径为5 cm~8 cm的枝条作为插枝条。 6.2.2 剪取 剪成30 cm~60 cm小段,每段带6~8枚饱满的腋芽。扦插枝上端剪为平口,下端于距芽体3 cm处用 消毒过的刀具,把扦插枝基部削成锥形,要求截面平滑,露出茎中髓2 cm~3 cm。 6.2.3 处理 将修剪好的扦插枝基部浸入0.2%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40 min消毒,浸液深度8 cm~10 cm,取出 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再用清水浸泡30 min,然后浸入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0.135%赤霉 素、0.00052%吲哚乙酸、0.00031%芸苔素内酯)7 500倍药液浸泡4 h。 6.2.4 扦插时间 露地扦插育苗宜在3~11月,保护地扦插育苗宜在11月~次年3月。 6.2.5 扦插方法 按行距15 cm~20 cm、株距8 cm~10 cm将扦插枝以30°~35°斜角插于苗床沙土内,扦插枝插入沙 土中5 cm~6 cm,扦插前后浇足水。 6.3 嫁接苗繁育 6.3.1 砧木选择和培育 选用近缘种植株作砧木,剪取扦插枝条。扦插枝条处理,除保留枝条顶部的2~3个芽眼外,剪去枝 条上其余的刺及芽眼,提前60 d扦插,以待嫁接备用。 3 — DB45/T 1870 2018 6.3.2 接穗选择 选择当年生老熟的枝条,芽眼饱满,无病虫害且适应当地气候的品种。 6.3.3 嫁接时间 宜在3~6月或9~11月,气温在20 ℃~30 ℃时嫁接。 6.3.4 嫁接方法 6.3.4.1 贴接法 把砧木头部切去,沿中间纤维管中心竖切一刀,深度2 cm~3 cm,再横切一刀,切下2 cm~3 cm的小 块,待嫁接枝条也同样操作。砧木和待嫁接枝条的切口要一样长,将切口贴合在一起,用透明胶带固定 好。 6.3.4.2 插接法 先把砧木头部削去,再沿中间纤维管中心竖切一刀,把待嫁接品种的枝条削成楔形后插入砧木的切 口中,要插到底,用透明胶带固定好。 6.3.4.3 平接法 先把砧木头部平切一刀,要求切口平滑,选大小相近的待嫁接品种的嫩枝条,切一小截约3 cm 接穗, 接穗与砧木髓心对髓心棱边对棱边接好后用透明胶带固定即可。 6.3.4.4 芽接法 从一年生的目标火龙果枝条上削取一个完好的三角形刺座,不带木质部,在砧木上切掉一 个形状相似的刺座,把目标刺座上插入砧木上的切口中,并予绑扎,使之密接愈合。 6.3.4.4.2 芽接宜选择生长缓慢期进行,因此时形成层细胞还很活跃,接芽的组织也已充实。 6.3.4.4.1 6.3.4.5 劈接法 将砧木维管束剖开,插入削尖的接穗。 6.3.5 嫁接后管理 在28 ℃~30 ℃条件下,晴天应遮荫保湿,4 d~5 d伤口接合面即有大量愈伤组织形成,接穗与砧 木颜色接近,然后可移进假植苗床继续培育。 6.4 组培苗繁育 6.4.1 培养基配制 配方参见附录A表A.1。 6.4.2 外植体选取 预先确定性状优良且适合当地气候的目标品种,在目标品种中选择表现优良的植株,再从优株中采 集芽眼饱满的嫩茎作为组织培养材料。 4 — DB45/T 1870 2018 6.4.3 诱导培养 将火龙果嫩茎节先用少许肥皂水刷洗,在流水下冲洗干净,无菌条件下切成长3 cm~4 cm小段,用 70%的酒精消毒30 s,再用0.1%氯化汞(HgCl )溶液消毒10 min,无菌水冲洗5遍,用消毒滤纸吸干表 面水分。在无菌条件下将含有刺座的茎节切成2 cm×2 cm的大小,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 2 6.4.4 继代培养 诱芽培养25 d后,刺座部位长出小芽,切口组织处长出白绿色粒状愈伤组织,但不形成芽,将已分 化出的芽纵向切成小块移接到继代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继代培养4代后能获得大量组培苗。 6.4.5 生根培养 将继代增殖的丛芽单株切开,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 7 苗期管理 7.1 保温 气温≤15 ℃时,搭建拱棚覆盖白色薄膜保温。 7.2 降温 气温≥25 ℃时,盖遮光率40%~50%的遮阳网防晒降温。出圃前5 d,揭去覆盖物。15 ℃~25 ℃时 可露地摆放。 7.3 浇水 播种(或扦插)后30 d内,保持苗床及插条湿润。 7.4 排水 降雨后应及时排除积水。 7.5 施肥 嫁接、扦插15 d~20 d后,组培苗和实生苗假植7 d后,每隔14 d~21 d喷施0.3%大量元素水溶肥或 0.2%的尿素水溶液;可结合防治病虫加入叶面肥进行追肥。施肥应按照NY/T 496的规定进行。 8 苗期病虫害防治 8.1 苗期主要病虫害 8.1.1 主要病害 溃疡病、茎腐病。 8.1.2 主要虫害 棉铃虫。 5 — DB45/T 1870 2018 8.1.3 其他有害生物 同巴蜗牛。 8.2 综合防治措施 8.2.1 农业防治 育苗前,对育苗用的黄沙或培养基质,进行翻晒消毒,减少病虫来源。 8.2.2 物理防治 可在育苗地,安装诱虫灯诱杀趋光性害虫的成虫。 8.2.3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使用8 000 IU/mg苏云金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B.t)1 200~1 500喷雾防 治鳞翅目害虫。 8.2.4 化学防治 合理混用、轮换、交替用药。化学药剂的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苗期主要病 虫的化学防治参见附录B。 9 种苗出圃 9.1 种苗出圃质量要求 9.1.1 实生苗、组培苗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实生苗、组培苗出圃质量要求 项目 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苗高/cm ≥55.0 ≥45.0 ≥35.0 茎粗/cm ≥4.5 ≥3.5 ≥2.5 须根数/条
DB45-T 1870-2018 火龙果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7:12:00上传分享